汽车欢快的奔驰在通往水头村写生的公路上,天气异常的闷热。雾霾笼罩着山峦村郭。峰峦雍翠的茂林掩映着水头村的民居时隐时现。山脚下,云居寺更显得 幽远漂浮神秘。
十时许,画家于永茂夫妇和我夫妻供四人,把车停在了水头村和云居寺之间的山道上,开始了写生寻幽观景采风之行。沿小路向石经山藏经洞主峰攀爬 ,易观看水头村云居寺全貌,写生感悟山村神韵以备创作只需。攀至半山腰已被茂密的植被树林阻挡的无路可攀,回望山下视野全被树木遮掩,无从下笔难以写生。于老师说;咱们到山脚下观察看看吧。
车子有点故障,所幸及时修复。不然发生在第二天八渡桥下,后果不堪想象。
来到山脚下 云居寺河对岸停车场,于老师与我开始观景写生,拍照,留影。于老师对我言写生所悟;写生不可面面俱到,取舍,留白,主线,大轮廓大概念,要有意为之。并反复强调 留白之重要。边画边示范边说留白是修养,留白是学问,留白是艺术。我深感于老师 画语对我之重要之诚心。是难得之良言。这就是于兄近半个世纪绘画经验的积累和感悟。-----我俩边画边聊绘画感悟,两位女士在车边也是谈笑风生,完全忘掉了大汗淋沥的暑气-------
夜宿六渡农家小院,我整理着写生稿,回想着白天于兄于嫂的言行画语,令我夫妇 深深的感激于老师夫妇为人的谦和低调和诚意待人的品性。虽为多年的朋友,两位女士又是同学,但以于兄现在在画界的知名度,更加的平易近人了。可见于兄人性的可贵和蔼可亲的 品质,也印证了其画品的幽深意境的内涵。有这样的良师益友真是我的荣幸。
二十一日晨五点左右未曾洗漱,我与于老师不约而同的来到据马河畔速写观山感悟作画。于兄边画边说与我写生要有主线次景之虚无,为归后整理留下创作的空间。并举例试画与我观之,可见兄情可敬也。归来早餐时兄看我画稿再次强调,绘画无捷径可走。绘画要“四勤”即;勤画,勤看,勤问,勤想。
勤画;多走进真山真水中,,手勤眼勤写生临摹不可一日懒惰。书法绘画每日不可少于八小时。并言其几十年从未间断过。我深信之,兄 取得今日之功业可见之勤奋。
勤看;亲看大家画展画作,书刊艺术论著。多走多看到大自然中观察感悟,揣摩南山北水东西 山河地理关系。人文景观 区域特性。
勤问;多多求教,虚心求问,少说多问,默记于心。
勤想;感悟理解物象结构,笔墨构图,认知所画对象机理特征。要养成大概念的全局观心态。-----
云气越来越重,能见度已是很低,湿度迷蒙。匆忙用餐及时奔往十渡,沿九渡走马观花式拍照留影,伴随着淅淅沥沥的雨点沿河而下,在七渡桥下,于兄匆忙的本想画上几笔但黑云密布,雨点时大时小,叹息天气不佳,面对美景 不能尽情挥笔,于兄无奈的收起了画笔。驾上车继续下行来到五渡。刚画几笔雨就紧了起来。此时山村广播站传来了暴雨黄色预警警报。我等再不敢停留。。于兄收起画笔,折起雨伞,恋恋不舍的踏上返京之路。沿途私家车鱼贯而入涌向十渡的游客们,却不知他们正走向灾难,对个别人可能就是不归路---------
沿途美景,永定河大堤两岸的田园风光 也是蜻蜓点水般一过而去。归i途中笑谈午睡时让暴雨给我们催眠吧。-------
-哗哗的暴雨声把我扰醒数次,但仍为把我唤醒。依稀在梦乡里还在水头村石经山下与于兄畅谈观景--------
院子里的雨水以快进楼道了。我没有任何的意识,伴随着雨声整理了会画稿,就睡下了。早间新闻把我吓了一跳,始知我们幸运地逃过了一场天大的水患,事后得知这次水患也是十渡五百年一遇的天灾---------不由得想起了头天车子修的太及时了。用于兄的话;这就是天意,这就是佛的加持--------------
为蒙难的同胞们默哀吧---------让我们活着的人珍惜我们的每一天吧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