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 十渡旅游网www.shidu.com.cn北京房山十渡风景区是世界地质公园,国家AAAA级风景区,为您提供全面的十渡旅游攻略十渡农家院十渡一日游十渡二日游

骄阳照在拒马河上

编辑整理:十渡旅游网旅游热线:010-61346396更新时间:2012/10/10热度:

为进一步深化“惠在何处、惠从何来”主题宣传教育活动,让全市广大群众更加深切地感受到“惠在人民根本利益上,惠从党的正确领导来”,饮水思源跟党走,迅速凝聚起建设“京畿强市、善美保定”的强大力量,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社会氛围。今日起,本报特开设“走基层·看变化”专栏,谈成就、展风采、话民生,共同感受党对人民的深情厚爱,增强共建美好幸福家园的信心决心。

仲秋十月,蜿蜒于深山大川的拒马河水泛着粼粼波光,平静而安详;风清气朗,来来往往喜迎双节的涞源县受灾村群众,幸福而温暖——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,洋溢着乡亲们的张张笑脸。

入夜,农历八月十五的一轮圆月爬上枝头,照在王安镇王安镇村新铺就的柏油公路上,平坦而且坚实地指引着人们走向幸福未来。一位老人凝神站在路旁,望着天上的皓月和脚下的新路,体味村庄灾后的变化,感受一股股身边的温暖,不由地感慨道:“要光靠自己,我们受灾村民不会有今天的日子。”

由衷的感谢

穿行在 “7·21”特大暴雨重创的涞源县镇、村,洪水洗劫后的拒马河畔依旧乱石穿空,向人们显示着它曾经的疯狂。

清晨的骄阳,将光芒撒向王安镇南赵庄村家家户户的窗棂上,为灾后首个团圆佳节增添了浓郁的祥和气氛——孩子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玩耍,老人们脸上绽放着微笑,看不到丝毫惆怅,好似洪灾并没有真的发生过。

村委会主任李世龙走出明亮宽敞的办公楼笑着迎接记者,他不无调侃地说:“其实你们都悬着空呢,脚下都是洪水冲泄的近两米深淤泥,掩埋着9级台阶呢。”

紧邻办公楼是几排只露着房顶的住房,淤泥几乎填满了居室。山洪在此咆哮之时,居住的村民们都被紧急营救并临时安置在高处的遗弃楼房内,等待着迁建项目完成移居新家。村民刘永会就是其中之一。

“那场洪水,把我家全部家当冲跑了,儿子和我是被村干部背出来的。没有这些党员干部舍生忘死地营救,我们娘俩早就……”说起当时的险境,刘永会至今心有余悸。那一日,河水暴涨、山洪倾泻,她和9岁的儿子被困家中,扒着窗户大喊救命。村委会副主任牛春锁让自己的儿子开铲车救援,结果人还没上车,铲车就被洪水冲走。情急之下,牛春锁和一位村民冲进庭院,将她们母子俩背出屋外逃生。“救人时,院内洪水齐腰、淤泥过膝,走一步腿都很难从泥中拔出来。”牛春锁说。

山道弯弯,路行崎岖,无论走进哪个村,采访哪位村民,口中说的最多词汇就是——感谢!

王安镇闫家庄村有一个自然村位于深山沟里,39户村民除两户地势高受损轻微外,其他家房屋全部被冲毁。李成军一家5口只剩下身上穿的衣裳。被安排到邻村租住后,政府每月发给300元的房租补助,每人每月10元钱生活补助,还有米面油和棉被衣物等救济物资。见到记者,他头一句就说,党和政府太好了,处处都管得周到,生活无忧,没有什么可担心的。

太行山区,历来山陡流短、源短流急,遇到强降雨极易发生洪水。“过去,遇到发大水冲毁村庄,村民只能到外面要饭吃。现在,虽然什么都没有了,但是我们心里有依靠,有主心骨。”今年70岁的老党员牛凤莲感激地说,“党和国家这么关心我们,心里头总是热乎乎地,还是社会主义好!”

沿拒马河西行,杨家庄镇小河村就位于一条沟的沟口。村内穿村而过的那条小河洪水泛滥,让临河的老旧房屋全部倒塌。

82岁的卢臣是1949年入党的老党员,当时一个人居住在老屋里。洪水到来时,村干部和村民十多个人跑到他家,将老人背出房子,攀越过两米高的墙头脱离险境,后被县里派人接到了集中安置点,还发放了被子、米面油等生活用品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洪水过后,回到儿子家居住的老人,白天总要回到老屋院里静静地坐上一会。他说:“多亏了村干部和乡亲们来救俺,否则……这么惦记着我,党和国家对我不薄呀。”

牢记的深情

寒冷的时候,人们最希望得到的是温暖;困难的时候,人们最希望得到的是深情。“7·21”特大暴雨引发洪灾,受灾群众得到最多的,就是各级党委、政府和全市人民奉献出的温暖和深情的关爱。

打开电视机,搜到60多个台的节目;电视机一侧,放着3盒大小不一的月饼。电视机是洪水中抢出来的,月饼是省领导看望送来的。南赵村的刘永会被救出水毁的家后安置在此,“3单元2楼”这个陌生的新家内,平生第一次这样过中秋节。节前,省委、市委主要领导对她们的深情慰问,令刘永会终生难忘。

刘永会的新家虽是旧楼房,可节日的喜庆依然充盈角角落落,简陋破损、拼凑起来的家具整洁干净。39岁的她性格坚强,洪灾后就哭过两次,一次是因为洪水让家中损失殆尽,一次就是中秋节前感激地哭。“省里、市里、县里的领导们都来看我们。一个老百姓受灾了,这么多领导牵挂着,想起这些我的眼泪就止不住。”

同村受灾村民刘海红一家三口,住在相邻的单元一楼。屋内,新安装的塑钢窗户玻璃一尘不染、室内沙发干干净净,刚收获的玉米摊放在阳面储物间。“干部们经常到家里来,看一看还缺什么、漏不漏风。”刘海红说,“四五天前,县上派人给房子安上了窗户,现在又统计户数准备安门,我不担心过冬挨冻了。”

在这个临时安置楼内,住着40几户受灾村民。各家床上都有干净的被褥,县里每人发了一床被子,每人每天还有10元生活费、1斤粮食,每户3袋米、3袋面、两桶油,还发放了榨菜、方便面等。

挖掘机挥舞着巨大的臂膊,正在构筑闫家庄村新的护村堤坝。村党支部书记谷建军一直坚守在施工现场,堤坝内侧为39家被毁农户建设的新家项目也在同时进行。旁边展示的一幅重建效果图吸引着人们的目光——今年8月23日开建的项目,每户200多平方米的四合院,3间60平方米的住房;项目计划今年10月底完工,村民在新址过年不成问题。“房子没了给房住,吃的没有给吃的,各级政府都关怀我们,心里特别温暖,真是感激不尽。千言万语就两个字,谢谢!”不善言辞的朴实村民张爱慧,指点着图上自己未来的新家,眼里含着滚动的泪花。

王安镇副镇长李成说,这场洪水让全镇21个村不同程度受灾,造成680户村民无房住,374户村民的房屋需要修缮;镇里启动了8栋6层的村民安置房建设项目,搬迁王安镇村、营山口村、五十亩地村、南赵庄村的1200户村民。项目计划今年11月动工,明年10月完工后,首批400多户村民将搬进新楼房。

中秋节前,涞源县领导分成六组分别来到受灾最重的乡镇和社区看望群众,并送上中秋的月饼和美好的节日祝福。当南赵村村民魏秀芝的母亲听看望的领导们说“村里的集中安置点已经动工了,全是楼房,以后搬家你就住到镇上去了”时,高兴地说:“我活了88岁,这是遇到的最大一次灾难,还是现在的社会好,共产党好呀。”

幸福的未来

沿流向拒马河的一条小溪往里走,葫芦头村——一个40多户村民组成的小村落,稀落分布在这条4公里的山沟内。“7·21”特大暴雨引发山洪,葫芦头村被疯狂洗劫。

中午时分,59岁的高新民推着独轮车高兴地往家赶,车上五袋子金灿灿的玉米棒子旁边,还有一大个倭瓜。他风趣地说:“我被临时安置在王安镇村,农历八月十四回家来收拾残局。”其实,老高一周前就已恢复了打工生活,这是特地赶回来收秋的。今年雨水大,虽然好地和庄稼都被冲没了,可边边沿沿开垦出来的坡地里的棒子却长势不错,他家本来能收5000公斤棒子,发洪水后给剩下的不多了。

他的家是一个四合院,被洪水冲得只剩下正房,围墙和偏房都夷为平地,院内堆着1米多厚的淤沙和磨盘大的石块。正房一个窗户下,一盆盆海棠花娇艳怒放,馨香水灵,为残破家园昭示着美好的未来。

“光清理两间房内的淤沙,我就收拾了3天。院内的淤沙和滚石,光靠一家人两个月也清不完。”高新民说,“村干部给我出动了小型铲车,才在院内清了一条通道,打开了堵住的门。有政府给咱撑腰,家冲毁了咱再建,只要人的精神不被冲毁,就什么都不怕!”

许志和家的东西向偏房被洪水冲去了一半,最外侧的南房则只剩下了根基。厨房内,蒸米饭的铝锅呲呲地冒着热气,桌上摆放着时令蔬菜和花卷。婆婆在厅堂一边择着自家种的豆角菜。孙红艳说:“经常有干部来村里看望、慰问我们,政府发给的米面油还没用完,玉米也都收回来了,以后就可以换细粮吃了,不愁吃喝。党和政府处处都想着我们,心里踏实,可也不能什么都指望政府帮助,好日子会回来的。”

南赵庄村与这个村相比,发展经济的优势更多一些。上世纪90年代初,这里的一家国有企业转产后搬迁,在这个山沟里留下了厚重的“都市印象”。村干部们为百姓的长远生计考虑,打算利用这独有的差异优势,谋划文化旅游项目。村主任刘世龙说:“我们借助涞源县的自然风光旅游,探索开发出一条传统老企业观光旅游项目,让游客看到过去精密产品是怎样做成的。”

这个村的村干部还有更多打算——利用山场资源,企业搬迁后留下的充裕场地,引导村民调整种植结构,从外地引进农业种植等新品种;招引企业进村,发展农产品加工业;借助受灾严重村民整体迁建,将整理出来的土地盘活,搞农业生产合作社……

闫家庄村有一座村民开办的制衣厂,车间内女工们正在紧张地赶制秋装和棉服等。这个制衣厂是村里留守妇女增收的主要途径,库房和员工宿舍被洪水冲毁后,村干部组织大伙及时恢复建设,进行设备检修,9月初便恢复了为北京外贸单位进行的订单生产。以往的丈夫外出打工、媳妇家门口打工的“双职工”生活,如今又重新回来了。

小河村村民张宝荣管理的村卫生所干净整洁,药品齐全整齐,几位村民正在这里打着吊瓶,一切都已恢复正常。洪水给他家带来不小的损失,党委、政府及时送来了救援物资,社会爱心人士带着急需的生活用品也走进了家门。她哭着对记者说:“大家没有忘记我们,我们全家更不会忘记这份恩情,要用自身行动回报大家、回报社会。”

涞源县把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作为头等大事,一村不落、一户不丢、一人不漏,确保有饭吃、有衣穿、有房住,能温暖过冬。通过投亲靠友、邻里互助、结对帮扶、租住房屋等方式分散安置受灾群众891户、2759人。县财政先期拨付资金3000万元用于生活保障,严格落实粮食、生活和住房等各项补贴;对全县17个乡镇、212个村和社区的受损房屋进行实地鉴定,目前已完成审批、核查、公示工作,原址修缮和新建住房开工建设3332户,入冬前将全部完工。

在和暖阳光下沿着拒马河前行,到处是一幅幅紧张地恢复重建、自救互救的场景,党员、干部职守现场的身影,凝聚起一股股担当责任的无穷力量。受灾群众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凭借着自立自强的精神,坚信无论多大的“坎儿”也能逾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