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一,我和妈妈还有我的钢琴老师及她的朋友,一起去十渡玩。在去的路上,我们一边讨论怎么去,一边说有没有比十渡更好玩的地方。
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驶进了山谷,两侧的山像石劈斧砍出的。陡峭的山岩上清晰的印着地质断层。山腰间飘着像雾一样的积雨云。
很快就到了十渡的第一渡。我们放慢了车速,眼睛像摄影机捕捉着美景,山水相映混成一色,溪石相碰奏出一首e小调奏鸣曲。山寨、亭台立于山脚,偶尔有火车从山腰间的隧道钻出,拉响一声汽笛,就又钻进隧道,不一会儿,就到了山的另一头了。
我们一路上行到了十五渡的东湖港。我们踏上长长的晃晃悠悠的吊桥,脚下的木板吱吱作响,透过木板之间两指宽的缝隙向下看,碧绿的河水上,有人撑着竹筏从桥下划过。只要晃动身体,桥身就会左右晃,如果跳一跳,桥就上下颤,我小心翼翼地走过去。转过弯来沿着顺坡水道来到珍珠瀑,两道石阶向山上延伸,进到山林里去了,两道石阶中间夹着一条一步可以迈过去的浅石阶,泉水顺着浅石阶欢快地奔下来,形成了一道小瀑布。水花四溅好像一粒粒珍珠碰撒在石阶上。
因为一路有水,我们在沿途小贩的摊儿上买了水枪,可以随处在水道吸取水为“弹药”,靠推力挤出水柱射击。我们一路走一路射,弄得浑身水淋淋的,痛快之极。
绕过水帘瀑到了鸳鸯潭,这里很幽静,真是“潭面无风镜未磨”。几条锦鲤在潭中央悠闲地游动,我们向潭中丢了几块面包,它们就浮上水面,争着吃,再丢一些,陆续引来一大群鱼,潭面热闹起来。
上到“华北第一梯”,心里想着撑竹排,所以放弃了前面的险途。
我们一行四人上了一支竹筏,手里拿着长竹竿,垂直插进河底,侧过身体,手一上一下,移动重心,让竹竿倾斜,双手交错位置,竹筏就向前走了。由于我们不是行家里手,所以,我们的竹筏总是横着走,只有全体协作,虽然有些手忙脚乱,但毕竟能竖着走了。撑累了就坐在竹筏上,静静地水面和安静的大山让我们感觉心情格外的平静。
我头一次骑马,马是白色的,很高,我是被抱到马上的,在马主人的牵引下,慢慢地在河边小道上走,我坐在马鞍上,感觉有些颠,有点不安,总是看地面,但只看见石头和马粪。马蹄踏在石头路上发出有节奏的“咔嗒咔嗒"的响声,打消了我的不安,我抬头眺望着远处,景色一上一下地晃动,让我有点当神仙的感觉。
天色渐晚,我们享受了一顿农家宴。往回返了。
回来想起一首描写东湖港的诗:
赤脚①踏溪②卵石路③,
一路清凉④进幽谷⑤。
仰观⑥云端三叠瀑⑦,
檀林⑧补氧心情舒⑨。
诗意注释:
①:走路不穿鞋。
②:踩着溪水。
③:鹅卵石的路。
④:一路都很凉爽。
⑤:安静的山谷。
⑥:抬头看。
⑦:东湖港的一个瀑布景观。
⑧:郁郁葱葱的树林。
⑨:不仅提供了充足的氧气,更使人的心情舒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