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一期间去十渡,是一个偶然决定,也是因此被熊称之——“准备不充分”,故而酿成一场漫长炎热之旅。
关于十渡,刚上大学的十多年前就听说过,一直没有眼见其青山绿水的本来面目。五一放假前的一天,一位同事指着十渡漂亮的风景图片说:“看这儿多美啊。”我因此选择了十渡。
5月3日,起了个大早6:30,却赶了晚集。因为十渡的旅游车在阜城门的点被取消,我们不得不又赶往天桥的917站,上车之后几近9点,打开刚买的《新京报》,头版赫然“十渡发生道路拥堵……”
既已上车,也就不再多想,大概前一天的拥堵已经让很多人的玩兴锐减了吧。
汽车沿高速一直到张仿都分外顺利,没有丝毫拥堵的预兆。
按照熊“一切从简”的原则,我们任何干粮未带,到张仿地界早已饥肠辘辘,路边的煎饼和冰淇淋甚是美味,我一口气吃了一个煎饼,难得的好胃口。
十渡是从一渡到十渡,一共十个渡口,区区二十公里,但这二十公里的路程用了差不多5个小时。
3号当天的气温高达32度,已是炎夏的感觉了,空调车也抵挡不了由内而外的燥热。从张仿到十渡、野三坡、苟各庄,就只有这一条路,窄窄的只容下并排的两辆车。从一渡开始,就眼望着堵车大军一眼望不到头。大客、小面,一大群私家车挤挤挨挨的乱作一团,谁也动不了;好容易前行了一小段,不过几十米又停下来了。
我们在车上被折磨了近一个小时,熊早已耐不住性子,下车了,正值艳阳高照的中午。我不知怎么的就想起了那篇著名的《在烈日和暴雨下》。
我俩疾步穿行在停滞的车队中间,间或看到一辆大奔一样颓然的灰头土脸的停在路旁。多数私家车敞着车门透气,里面的人已顾不了风度,脱了鞋,翘在车门上,全然没有了耐性。
没多久,我们就走到了二渡,好一个清凉之地。
河面上的浮桥被水漫过,我也像周围的游人一样脱了鞋子,边走边玩。河水冰凉,暂时驱走了暑气。
玩够了,接着往前赶路,我的体力有限,还是要求上车,碰巧有辆小面在拉客,而且车流在我的视线里是前行的。
这是一辆严重超载的闷热的小面,没有空调,有三分之一的人站着。窗边前后坐着一对异国夫妇,中国母亲怀里漂亮的混血儿,让我的心情欢快很多。这是一个多么漂亮的小姑娘啊。深褐色的大眼睛,微卷的金发,胖嘟嘟的手脚仿佛一触即破的粉嫩。一岁的她还不会讲话,“啊啊呀呀”的,也不哭闹,一直乖巧的满脸笑意。倒是她的爸爸一脸严肃的沉默,显然对于中国假日的情况没有做够充分的心理准备,驻派中国的首次旅行竟然如此的郁闷不堪。
我们在这辆车上呆了不足十分钟就匆匆下车了,因为远没有走路快。谁知等疲惫的上了另一辆车后,看到艾米一家在路边招手,和这个漂亮的小姑娘真是有缘啊。
就这样,又在第三辆车上晃了差不多两小时,下午5点多了,才终于来到了九渡——拒马乐园。
在一家路边的小店吃了著名的红鳟鱼。还是烤鱼的味道,没有吃出什么特别的滋味,许是因为味道太浓的缘故。贴饼子、菜团子实在难以下咽,看来农家饭没有传说中好吃啊。
我们早早找了一户农家落脚,房东大妈嘘寒问暖的,甚是热情。我还是第一次睡大炕呢。晚间坐在小院里聊天,头顶看的见很多星星,在北京难得一见的星光,谈不上璀璨,但明亮的很,带着遥远的浓浓寒意。
第二天,我们作为山里的第一批客人,早早上山了。
踟蹰了很久,我还是决定第一次骑马,刚开始紧张的死死抓住把手,慢慢的才放松下来。牵马的人说,要随着马儿一起摇摆,才可以让自己和马都轻松。于是,我试着轻晃,果然舒服很多了,有机会还要骑,要是能像人家一样“哒哒哒”的跑将起来就更过瘾了。
还是漂流好玩些,穿着救生衣,坐在皮艇里。因为水浅,熊的体重超标,我们总被不断的被搁浅,于是一起抬起屁股蹦,才能继续前行呢。水真清澈,水草和鱼儿清晰可见,而群山的险峻就赫然在眼前了。